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上 >>
《出塞》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9-26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
  教学方法:
   1、想象法
   2、以诗解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边塞诗资料。
  教时:一课时
  教程:

  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
   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
   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
     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
   4、引出《出塞》诗句,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jiāo。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跟我读,再读。
   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学生试读。
   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以下,谁来试一试?
   4、师范读。
   5、师做手势,学生读。
   6、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
   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
    (3)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
    (4)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省略的词,后文含有前文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互文见义”。
    (5)引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
    (6)再来看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人”指的是谁?(征人)他们在那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
    (7)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车辚辚,马萧萧,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8)想象练笔:征人的亲人们,又会想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
      勤劳善良的妻子,牵着一双儿女,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亲人说
      ——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一声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完成练习。)
    (9)引读:
      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千百年千百万白发双亲,千百万可怜妻子,千百万孤苦孩子,对征人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11)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句,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第二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句的理解。
    (2)“龙城飞将”是谁?(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
    (3)出示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良将的渴求,和对朝廷的不满。
    (4)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王昌龄啊王昌龄,你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同学们,在读读这一句,有没有更深的体会?(通过探问,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
    (5)正是因为王昌龄这满腔的爱国热情,才发出了这气壮山河,流传千古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闭上眼睛,品读诗的意境,背诵诗歌。
  四、拓展读诗,读懂诗人。
   1、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而王昌龄在《出塞》(二)中恰好又给这“人未还”交上了另一份鼓舞人心的答案。(出示诗歌内容——“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光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师生一起用拍桌子代替击鼓,问:战士听到这样的鼓声,会有什么表现?(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奋勇杀敌的表现。)
   4、有没有疑问要问这些战士?(你们为什么这么勇敢无畏?难道你们不怕死,不想念亲人?)
   5、战士们会怎样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一片爱国之情)
   6、激情总结: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尾声: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对于战争,你有什么看法,这是老师留给大家的一份思考。大家桌面上还有一份唐代边塞诗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出塞》
                明月  关
                人未  还
           同情征人  渴望和平  热爱祖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习作《有你,真好》教案4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案3
六年级上《盼》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4
《狼牙山五壮士》表格式教案7
《三黑和土地》教案5
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点
六年级上《月光曲》知识点总结
《书戴嵩画牛》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背诵课文检测表附必背内容
《书戴嵩画牛》原文翻译及断句划分
《草原》教案8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交际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写字表生字组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每课近义词和反义词汇编
《少年闰土》知识点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案5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教学设计4
部编版六年级上必背课文内容汇编(含试卷)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8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案7
六年级上《桥》说课稿
《穷人》说课稿2
《伯牙鼓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字及组词(全册)
《金色得鱼钩》教学实录
《月光曲》教学设计10
《月光曲》逐字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2
《出塞》教学设计5
《出塞》教案4
《出塞》教案3
《出塞》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出塞》《浪淘沙》教案1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3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2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