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 文言文翻译 | 小学语文 | 本站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 >>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7-15 出处: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      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 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 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 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 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 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 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 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答案】
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
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B。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项“因素”赘余,排除C。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__________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防,人体不能________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____________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答案】 
   (1). 都要消耗能量    (2). 直接吸收利用    (3). 食物热效应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空,前句为“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 。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下文为“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可见运动需要消耗能量,据此可知此处应补写“都要消耗能量”。第②空,前文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防,人体不能”,后文为“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分析可知此处应补写“直接吸收利用”。第③空,根据前文“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和“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说明该句是下定义的句子,再根据“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可知,此处应补写“食物热效应”。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3900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答案】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3句话。第1句话交代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第2句话交代视频会议的具体内容:采取各项措施,助力湖北疫后重振。第3句话交代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投资数额超过3200亿元。据此可以得出答案: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央企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会议决定将武汉纳入改革试验区,并采取多项措施,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当场签署72个项目,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出处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资料
1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Ⅲ卷)
2 2020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3 《谈谈<古文观止>》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4 《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5 蒋子龙《记忆里的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6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7 陆游《苦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8 名篇名句默写(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9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10 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会员中心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栏目推荐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题库
  高中题库
 相关资料
语言文字运用(二)(2024年天津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4年天津市高考题)
积累运⽤(2024年上海市高考题)
名著阅读(2023年天津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天津市高考题)
语言基础运用(2024年北京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4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2024年新高考全国I卷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上海市高考题)
语言基础运用(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语言表达(2022年天津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2年天津市高考题)
语言基础运用(2022年北京市高考题)
积累应用(2022年上海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积累运用(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积累应用(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2021年天津市高考题)
《莫砺锋诗话》语段练习(2021年天津市高考题)
语言基础运用(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红楼梦》名著阅读(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语言基础运用(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
《红楼梦》问答题举例印证(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题)
积累运用(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语言运用和表达(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附加题(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版权所有 我爱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3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2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