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5-01-09 |
2025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5.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学世界里,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西方美学常常将目光聚焦于审美经验、感性、感情以及快感等层面。例如,西方绘画艺术研究,对色彩如何刺激视觉感官产生快感,以及光影效果如何唤起感性体验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剖析。而中国美学的核心关注点则在于对生命本质的体悟。像孔子面对滔滔江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其中便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美学体悟.体现出中国美学对生命深度思考的特质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美学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独特的范畴体系,集中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与西方美学以“美”“艺术”为核心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道”。用于描绘审美对象的范畴最初为“象”,随后发展为“意象”“意境”;描述审美经验的范畴起初是“兴”,后来演变为“感兴”。
中国传统美学已经超越了对艺术品本身界定的范畴,将重点归结为如何实现艺术化地生存,也就是人生的艺术化。西方流行的“为艺术而艺术”观念,在中国美学语境中表现得并不纯粹,因为中国美学始终将艺术与人生境界紧密相连,艺术是实现人生升华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历程。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儒家强调的“仁”“礼”等观念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推崇的沉郁风格在诸多文学、绘画作品中得以体现;道家追求的自然、无为等理念则促使艺术作品呈现出飘逸的风格。佛学自传入中国后,历经魏晋至唐的漫长岁月逐渐实现中国化,形成了纯正的中国禅宗思想。禅宗思想强调的空灵境界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空灵风格成为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审美追求,艺术作品风格更加多元。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思想相互交融、碰撞,共同塑造了中国美学丰富的内涵。
| |
标题: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
文件大小: |
23K |
文件格式: |
zip |
作者: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