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5-01-09 |
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
语 文
2025年1月
注意:本试卷共9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是什么? ”是哲学的千古难题,这里只能简略表述。人类整体上都是早产儿,需要长期哺育抚养,不像其他物种降生后很快便形成生存能力-因此可以说人类是唯一先天有缺陷的物种,需要后天弥补,亦即需要一个外部支援系统。支援系统分两个方面:物质工具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工具的迭代和社会的进化合成了人类历史-围绕这两个方面,分别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描述或界定,例如“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或者“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动物”等。可以说,先天的缺陷是一种先天的“无”。从这个“无”出发,前述的缺陷-弥补机制意味着: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面临缺陷并进行弥补的过程将是无止境的,即不断自我超越和循环上升,这就是成长。而成长正是所有物种当中唯有人类才具备的能力。
但是,人类的这种“唯一性”,由于一种特殊人造物的出现可能正在被打破,这就是人工智能(AI)。AI 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提高性能,即自我迭代和升级。也就是说,AI已经具备了某种“成长”的能力。尽管相关过程需要人类专家介入,但是,考虑到未来AI可能出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深度智能化的环境中,“成长”就不再是人类专有的属性。“自我学习”的前景使得AI 有可能摆脱人类的控制,换句话说,另一“物种”无限成长的能力,这正是面对AI技术时人类危机感的根源所在。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指出,人们内在的“经验”外化为“表达”,透过外在的表达,人们的内在经验得以被“理解”。换言之,借助外在的“表达”,我们得以“理解”他人的“经验”。众所周知,AI可以模拟逻辑思维,也可以模拟类似于人类情感反应的语言和行为。但是,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情感反应”,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它们的效果,即外在的“表达”,其外在表现的背后是人类目前依旧无法理解的“黑箱”。
对他人内在“经验”的“理解”,也就是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也包含着伦理的维度,即中国古代哲学所说的“仁”,所谓“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互亲善,即主体与另一主体的正向的连接。所谓“仁,人心也”,“仁也者,人也”。从这种“正向的连接”理解人的主体间性,理解“人”,这当然是漫长时间内生物进化和文明演进的结果,也可以说,人类所拥有的复杂的心智结构或内心世界,作为一种内在的
“支援系统”,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仍是对其物种缺陷的一种补偿。在未来时代,人类越来越多的能力将被强大的人工智能所取代和超越。可以设想,在那样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未来世界,作为人文科学内核的对他人经验的理解,即主体间性,包括其伦理的维度,将变得越来越独特和珍贵。 | |
标题: |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
文件大小: |
40K |
文件格式: |
zip |
作者: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