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惶 惑
老 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屋中来。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噢!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走?上哪儿?”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教这一家老小都……”“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地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劝告,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做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呢!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进城不进城?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乘着日本兵还没进城,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特别恨念书的人!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那不行!”李四爷对老邻居的安全是诚心关切着的。“这两天不会有‘打鼓儿的’;就是有,他们也不敢买书!”说完,他把刚才没能叫开钱家的门的事也告诉了祁老者。
祁老者在院中叫瑞全:“瑞全,好孩子,把洋书什么的都烧了吧!都是好贵买来的,可是咱们能留着它们惹祸吗?”
“老三你说对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在这儿焚书,挂白旗,当亡国奴!”老大无论如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落了泪。“听见没有啊,小三儿?”祁老者又问了声,“听见了!马上就动手!”瑞全不耐烦地回答了祖父,而后小声地向瑞宣:“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摘编自《四世同堂》第四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与《百合花》相似,都以战争为创作背景,塑造的都是普通人物形象,但主题却不相同。
B.本文在瑞宣这一形象塑造上,所用方法与《祝福》中祥林嫂一样,既有肖像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C.本文有意选取了第三人称叙事,把枝节蔓连的故事有条不紊地讲述出来,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
D.小说故事设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以小见大,集中反映出北平普通人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7.关于文中画线句子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人文、自然景观,表现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
B.画线句子中两个“最爱”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北平城的温和友善以及所有中国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C.“爱和平”“带着”“都让给”等词语表现人们对北平美好生活的留恋,对战争突至的恐慌与失落心态。
D.画线句子中省略号表现了北平美好的事物不胜枚举,表达了人们对北平将落入敌手的痛苦和无奈。
8.第一段写出了瑞宣多重的心理感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老舍的《四世同堂》被誉为“京味儿文学”的典范,请结合文本谈谈“京味儿”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
6. A (B项,瑞宣没有肖像描写。C项,“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分析错误。D项,“北平普通人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不准确,还有忍让、妥协和惶惑)
7. C (C项,“恐慌与失落”错,应是痛苦)
8.①焦虑与惶惑。瑞宣像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表现了北平陷落后瑞宣的极度焦虑。②痛心与不甘。瑞宣出门仰头看晴蓝的天空,想到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③家庭责任的沉重感。瑞宣想到一家老小的安全与吃穿,感到沉甸甸的家庭责任。④迷茫失措。北平陷落了,今后该怎么办?瑞宣不知应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9.①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北平,北平的古建、胡同、大杂院建筑风物都具有“京味儿”特色。②小说中运用了独具特色的北平方言,如“吓愣了”“打鼓儿”等。③生活习俗具有“京味儿”特色,包括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等。(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