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淀一模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juān)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做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1)请根据选文中的人物对话,概括林黛玉、贾宝玉的特点。从两人对话中能看出贾府怎样的发展趋势?请简要说明。(4分)
(2)“三丫头”与王熙凤都有管理贾府的经历,请结合与之相关的情节,谈谈二人才能、品性的不同。(6分)
二、西城一模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须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呕吐,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刘姥姥满口答应,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命他坐了,向他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刘姥姥答应知道。又与他两碗茶吃,方觉酒醒了,因问道:“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的一样。”袭人微微笑道:“这个么,是宝二爷的卧室。”那刘姥姥吓的不敢作声。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
(1)刘姥姥误闯 (居所名),袭人对此事的处理体现出她 、 、 的形象特点。(4分)
(2)袭人怕此事被宝玉知道,试想宝玉如果知道了此事会有怎样的反应。请结合书中相关情节说明理由。(6分)
三、房山一模
请阅读《红楼梦》选文及批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第2回:
(贾雨村)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甲侧①: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甲侧:一部书之总批。)
《红楼梦》第5回:
(宝玉)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依,复央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甲侧:正文。)三字,两边对联写道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
注释:①甲侧:“甲”为甲戌本;“侧”为侧批,原抄在正文右侧的批语;“夹”为夹批,原抄在正文中间的双行批语。
(1)《红楼梦》中许多事物的名称都隐含深意,可揭示作品主题,请从文中加点处任选一处,解释其体现了作品怎样的主题。(4分)
(2)《红楼梦》前五回中的很多对联对后文人物命运有预言作用,请从文中画线句任选一处,结合作品中具体人物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丰台一模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此书“大旨谈情”;脂评中也出现了“情榜”,其中“情不情”指贾宝玉,“情情”指林黛玉。
(1)请分别解释“情不情”和“情情”的含义,并结合原著举例说明。(6分)
(2)《红楼梦》中“大旨谈情”的内涵丰富,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对“大旨谈情”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一、海淀一模
(1)(4分)宝玉不谙世事,黛玉聪慧细腻。
黛玉提到贾府“出的多进的少”,体现了贾府逐渐走向衰败的趋势。
(2)(6分)
王熙凤贪婪恣横,贾探春公正无私。例如凤姐用月银放高利贷以谋取私利,而探春在处理赵国基丧葬事宜时拒绝额外增加礼金。
王熙凤有杀伐决断的治人之才,贾探春有兴利除弊的改革之才。如协理宁国府时,凤姐威重令行,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府中上下秩序井然。探春将大观园的花草、竹林分给婆子们经营,既节省开支又激励下人,实现开源节流。
二、西城一模
(1)(4分)怡红院;镇定、周全、宽厚、尽责
(2)(6分)
答案示例一:
我认为宝玉得知此事后会体谅刘姥姥,并不以此为意。因为宝玉虽是贵族公子,却仁爱宽厚、体恤他人。如妙玉要将刘姥姥用过的成窖五彩小盖钟茶杯扔掉,宝玉却认为白扔了可惜,不如送给贫苦的刘姥姥,让她卖了度日。可见,宝玉一向能体恤刘姥姥,理解她的难处,当然也就不会在意刘姥姥的酒后误入行为。
答案示例二:
我认为宝玉得知刘姥姥进入并弄脏了他的卧室后,会很不高兴。因为《红楼梦》中宝玉对婆子们往往比较排斥。如宝玉口渴想喝水,叫了几声后,几个婆子出现在他面前,他却挥手让她们离开。刘姥姥虽是客,但也是和婆子们一类的人,宝玉可以尊敬她,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她进入自己的卧室。
三、房山一模
(1)答案示例一:
智通寺的破败与荒凉,象征着人生的虚无与荒诞;老僧的形象则代表着那些曾经显赫一时但最终陷入困境的人们;而对联中的深意则是对人性中贪欲的批判与讽刺。作者通过描绘智通寺的破败景象、老僧的龙钟之态以及门上的对联,暗示了全书的主旨,即人生的虚无与荒诞以及贪欲带来的恶果。体现了《红楼梦》社会批判、家族兴衰(人生哲理,社会批判)的主题。
答案示例二:
“薄命司”指这些女性在情感、婚姻、家庭等方面经历的各种波折和不幸。通过“判词”等集中体现了女儿们的悲惨命运,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尊卑分明和命运无常。“薄命司”这一设定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这一主题。体现了女子的婚姻与爱情悲剧、命运悲剧以及对社会批判。
(2)答案示例:
“身后有余忘缩手”预示的贪婪与放纵。例如王熙凤,她凭借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中掌握了财政大权。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望,她不择手段,不仅克扣下人们的月钱拿去放高利贷,赚取高额利息,还在处理贾瑞对她的爱慕之情时,心狠手辣,设下相思局,致使贾瑞最终命丧黄泉。
“眼前无路想回头:预示的悔悟与无奈。如贾雨村,他在贾府衰败后,为了保全自己,不惜落井下石,出卖贾府。然而,他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最终,他因贪污受贿等罪行被查处,革职查办,锒铛入狱。在狱中,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不禁悔恨交加。
“春恨秋悲皆自惹”:预示的自招烦恼与情感纠葛。如林黛玉:她多愁善感,常常因贾宝玉的言行举止而心生猜疑和悲伤。她的“春恨秋悲”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和无法释怀的情感纠葛。
“花容月貌为谁妍”:预示的美丽与孤独。在《红楼梦》中,许多女性人物都拥有如花似玉般的容貌,但她们的美貌并未给她们带来幸福和满足,反而常常成为她们命运的枷锁。如薛宝钗拥有美貌,但她的美貌背后却是家族的期望和压力。她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嫁给了贾宝玉,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美貌也未能给她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四、丰台一模
(1)“情不情”:对一切具有美好属性的有情之人、无情之人、有情之物、无情之物
用情。(1 分)
举例说明示例:如刘姥姥故事中长相标致的的雪夜抽柴小姑娘本来是虚构出的人物,贾宝玉素不相识,却担心她冻病,追问刘姥姥她的下落。 (2 分) (典型情节又如提醒画蔷字的龄官避雨、为玉钏儿吹汤、为呆香菱换石榴裙、喜出望外为平儿理妆、见到星星月亮鱼和燕子都咕咕哝哝说话、对黛玉一往情深等等,任举其一说明即可。)
“情情”:只对有情之人(即宝玉)、有情之物(与宝玉有关之物)用情。 (1 分)
举例说明示例:如林黛玉在宝玉挨打后哭肿双眼,前去探望,又在宝玉托晴雯送来的两方旧帕上看出对方的心意,珍重地在帕子上写下三首题帕诗。 (2 分) (典型情节可以举黛玉与宝玉的诸多爱情情节,如共读西厢、因被宝玉的丫头拒之门外而自伤自怜写葬花吟、剪香囊事件、金麒麟事件,任举其一说明即可。)
(2)参考要点:
①《红楼梦》描写了诸多人与人之间的情,如亲情、友情、爱情。此即是大旨谈情。(1 分)
②通过故事的展开,作者对于“情”的本质进行了阐释,即自然、真纯、美好。 (1 分)作者通过对“有情之世界”的构建,展示了情的可贵。 (1 分)
③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生活轨迹,其对黛玉知己之情的坚持,及对具有美好属性的人或物的呵护、体贴、尊重,展示了情是人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