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包不住火
契诃夫
彼得·巴甫洛维奇·波苏津收到一封匿名检举信,于是遵循最严格的微服私访原则,乘坐平民的马车,沿着乡间道路到某个小县城去。
“当场抓住,给他们来个冷不防,”他把脸蒙在大衣领子里幻想道,“他们干了肮脏龌龊的事,大概正在庆祝胜利,以为他们把罪证全都掩盖起来了。哈哈!当他们正在欢庆胜利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声‘把嘉普金—里亚普金带上来!’,可以想象出他们会多么恐惧和吃惊。准会一片惊慌!哈哈!……”
波苏津尽情地幻想够了之后,便开始同马车夫闲聊。作为一个醉心于自己声望的人,他首先便问到他自己。
“你知道波苏津吗?”
“怎么会不知道!”车夫笑着说,“我们都知道他!”
“你看他这个人怎么样?好吗?”
“还不错,”车夫打了个呵欠,“是个好老爷,很在行,来这里还不到两年,已做了许多事。他多方奔走把铁路修起来了,把我们县的霍赫留科夫解职了,那个霍赫留科夫简直无法无天,是个滑头、骗子,所有的前任官都包庇他,可是波苏津一来,霍赫留科夫就完蛋了。老兄!波苏津这个人,是收买不了的,绝对收买不了!哪怕给他一百,一千,他也不会昧良心,绝对不会!”
“感谢上帝,人们至少在这个方面是了解我的,”波苏津心里想,“这很好。”
“这是一个有教养的老爷,”车夫继续说,“不摆架子,我们乡下人去找他告状,他就像接待老爷们似的:拉起大家的手,‘您请坐!’他是个急性子,办事麻利,干什么事都力求快一点,快一点!他一来,就把事情全办好了,一个钱也不要。比他的前任强多了!只有一点遗憾,现任在各方面都好,却是一个酒鬼!”
“你怎么知道我……知道他是个酒鬼?”波苏津问。
“当然老爷,我自己没有看见他喝醉过,我不能乱讲,但大家都这么说。其实大家也都没有看见他喝醉过,却流传着他的这种名声,说他在公众面前,在交际场所,或是去做客,从来不喝酒。他是在家里喝,整天灌酒。你说怪不怪,这样喝法,却一点也不醉!连鼻子也不红一红!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拼命喝。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把自己办公桌的抽屉改装了一下,安上一根细管子。抽屉里随时都放着酒,他把头一低,衔着那根管子一吸,就喝上酒了;在马车里也一样,酒瓶放在公文包里……”
“他是怎么知道的?”波苏津吓了一跳,“一个庄稼汉,马车夫,从来不到城里去!”
“这些事你怎么全知道?”他气冲冲地问。
“大家都这么说,我自己没有看见,而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不过,要打听这些事有什么难的?又不能把波苏津的贴身仆人或马车夫的舌头割掉。这个波苏津还采用一种微服私访的做法:一听到什么事,立即悄悄地出去查访,不让任何人看见。不让任何人知道,真有意思!他悄悄从家里溜出来,不让任何官员看见,登上火车,到达他要去的车站后,既不坐驿车,也不坐舒适的出租马车,而宁愿雇一辆庄稼汉的马车。他像娘儿们似的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路上像头老狗似的嘶哑着嗓子说话,免得被人认出来。他这傻瓜坐在马车里,以为谁也认不出他来。其实对一个明白人来说,认出他太容易了,不费吹灰之力!”
“究竟怎样认出他呢?”
“很简单,波苏津不是那种容易将就的人。比方说,他来到一个驿站,派头就来了!……他又嫌臭,又嫌闷,又嫌冷……他要吃童子鸡,要吃水果,还要吃各种各样的果酱……所以驿站上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人大冬天要吃童子鸡和水果,这人便是波苏津。如果有人对驿站长称‘我最亲爱的’,并派人去干各种各样的杂事,保证这人便是波苏津。他不仅身上的气味与众不同,而且睡觉的习惯也很独特,躺在驿站的长沙发上,在周围洒上香水,吩咐在枕头旁给他摆上三支蜡烛,他就躺着看公文。这一来别说驿站长,连猫也能认出这是何许人。”
“讲得对,讲得对!”波苏津暗想,“怎么过去我不知道这一点呢!”
“波苏津还没从家里动身,对不起,这里已经全准备好了!他来的目的是当场抓住他们,送交法庭审判,或是撤换什么人,可是他们却在嘲笑他。他们说:‘大人,即使你是悄悄来的,可是你瞧,我们这里一切都干干净净!’他转来转去,转来转去,结果怎么来的,还是怎么回去,甚至还夸奖他们,同他们一一握手,请他们原谅他的惊扰,就是如此!你以为会怎么样?哈哈,老爷!这里的人都是机灵鬼,一个比一个机灵!真有意思!就拿今天的事来说吧,我今天早晨赶着空车出来,从车站迎面跑来小吃店的店主——一个犹太佬。我问:‘犹太老爷,你上哪儿去?’他说:‘给城里送酒和菜去。今天那里的人正等着波苏津呢。’机灵吧?波苏津也许还没有动身,或者刚刚把脸捂严实免得被人认出来。也许他已经在路上,正在想,谁也不知道他来了,可是你瞧瞧,人家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怎么样?他一路上心里想:‘你们完蛋了,小子!’可这些小子满不在乎!让他来吧!他们早就把一切都掩盖好了!”
“回去!”波苏津沙哑着嗓子叫道,“往回走,畜生!”
困惑不解的车夫只好掉转马头往回走。
(选自《契诃夫中短篇小说全集》,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苏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此他幻想着通过自己的微服私访能出人意料地惩治犯罪的人,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成为一个好官员的理想。
B.在车夫等乡下人的眼中,波苏津修了铁路,不包庇做坏事的霍赫留科夫,办事利索,热情接待乡下人,所以是个有教养的好老爷。
C.虽然马车夫和其他人对于波苏津喝酒的事只是道听途说,但是波苏津听了那些关于他在家里整日喝酒的事仍然感到恼怒。
D.大冬天也要吃童子鸡,睡觉时的独特习惯,这些都是波苏津没有意识到的自己的癖好;这次微服私访一出发就已被公开,更让他始料未及。
16.小说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17.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笔触伸向人物深处,由此反映社会现实,写出事物的本质,是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但在具体表现上却同中有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人公简要说明。
答案:
15.A 16.小说围绕波苏津的一次微服私访展开,从他自以为别人认不出自己,到最终明白别人都清楚他的言行,脉络清晰,标题在这里喻指“事实是掩盖不住的”,影射了主人公波苏津好酒及微服私访等事被人们熟知的情况,暗示了故事的结局,生动形象且讽刺性强。 17.相同点:两篇小说都通过写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表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针对性强,极具讽刺性。
不同点:①本文主要通过对波苏津与马车夫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描写,直指当时官员自以为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卑劣的社会现实。
②《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对别里科夫服饰、神态、语言及主要经历等进行描写,尤其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揭示出他行为和性格的荒诞不经,矛头直指当时保守反动的沙皇统治。
|